人物
时段
朝代

道家類
洞神部
洞玄部
太清部
續道藏
太玄部
太平部
 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
 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古圣之
 言玄圣引以为證得非坟典之言与 幽王
 二年西周三川震太史伯阳父曰昔伊洛
 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三代之
 季矣不过十年数之纪也是岁三 (第 027a 页)
  班孟
班孟者不知何许人或云女子也能飞行终日又能坐
空虚之中与人言语又能入地中初时没足至腰及胸
渐渐但馀冠帻良久而尽没不见又以指刻地即成泉
井而可汲引又吸人屋上瓦瓦即飞入人家人家有桑
果数十株皆聚之成积如山如此十馀日吹之各还其
本处如常又能含墨舒纸著前嚼墨一喷之皆成文字

满纸各有意义后服酒饵丹年四百馀岁更少容后入
大治山中仙去也
  玉子
玉子者姓张震南郡人也少学众经 周幽王
徵之不起
乃叹曰人居世间日失一日去生转远去死转近而贪
富贵不知养性命尽气绝即死位为王侯金玉如山何
(第 6a 页)
 之或馀或缩莫能称是一之所为耳故阴
 阳书曰天裂者阳气之不足君德之衰微
 地震者阴气之有馀臣道之失职如晋惠
 帝元康中天裂数丈殷然有声 周幽王

 年三川震岐山崩盖此类也乃至神所以 (第 005b 页)
四年号共和厉王死于彘
二伯立太子静为宣王仲山南尹吉南方叔
通周召为五伯辅宣王大修文武之功又五
十七年 幽王
为申侯所杀而平王东迁于洛
邑号曰东周锡晋文侯秦襄公命又六十四 (第 029b 页)
 所也已具降生门中消释既与真人再会
 乃随从云驾上游诸夭下历流沙八十一
 国开化于西极也
题曰或曰昭王时出关化导西胡至幽王时
复还中夏 (幽王
乃周之第一十三王也广圣/义称平王时复来中夏平王乃第)
(一十四王/之时也)故孔子适周严事于老子而问乎 (第 013a 页)
 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

 崩三年 幽王
宠褒姒申侯赂西夷犬戎杀
  (第 013a 页)
幽王
果应亡国之徵也(申侯即申后之父/也申后乃 (第 013a 页)
幽王
之)
 (后也宠姒而弃申后/所以致申侯之怒也)故碧虚取以为说云
 雒枯而夏亡河竭而商丧以證谷无以盈 (第 013a 页)
 灭其时无癸丑岁也或谓宣王四十年癸
 丑五月十八日壬午者推其岁月四十三
 年丙辰老君在渭川告宣王以周将衰幽
 王二年三川震老子曰周将亡 幽王
即宣
 王之子若宣王四十年出关则四十三年
 不得尚在渭川幽王时亦不得见三川震
 也平王四十三年岁亦在 …… (第 022a 页)
 奏丹符
周召共和(起庚申时厉一流于彘太子幼相/和协共理国事十四年厉王崩乃)
(立太子/是为宣王)
宣王(元年甲戌在/位四十七年)
 四十三年丙辰老君降于渭川告宣王以
 岁星北迁言周将衰后二年而 幽王
立今
 渭侧有伯阳川是其处(见地/理志)时有采薪行 (第 025a 页)
 歌者人莫能识以问老君老君曰此活国
 人修习无上正真之道也(唐历代/应见图) 幽王(元年庚申在/位一十一年)
 第二年辛酉地动泾渭洛皆震老君言周
 将亡矣不及十年数之纪也后果为犬戎
 所灭(出史/记)
平王( (第 025b 页)
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
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徵也川竭山必崩若亡
不过十年数之纪也是岁三川竭岐山崩三
幽王
嬖褒姒老君曰周亡矣昔夏之衰也
二龙止于庭而言曰余为褒之二君于是布
币而策告之龙亡而漦在乃椟而藏之比三 (第 010b 页)
年犹不免
死此凡庸所不为况于达者乎乃改节鍊丹
丹成服之仙去在世五百馀年常有少容玉
子姓章名震南郡人也 周幽王
知其有道徵
之不出遂隐山得道也
   太玄女 (第 007a 页)
   启灵观天尊验
秦州启灵观者昔老君与尹喜将适流沙驻
驾之所自天竺回幽演大道亦栖止焉故其
地有伯阳川幽王之时老君犹居其处 幽王
荒淫不可以佐道德尊大国人仰之号为伯
阳父古有祠宇国朝为启灵观山谷夐远自
相国高燕公为防禦使箿修之后久 (第 006b 页)
   所染第三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
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
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非独染丝然
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山伯阳禹染于皋陶
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
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
蔽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
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
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 幽王
染于傅公夷
蔡公谷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 (第 004b 页)
  象
道言说经将毕龙鹤天仙来迎前啸九凤斋
唱后吹入鸾同鸣狮子白鹤罗列左石迎送
天仗回还金阙孔雀明王及诸眷属各还福
国地府 幽王
各赴阴境龙王龙女各归海藏 (第 015a 页)
   履义
素履子曰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所以义
者不竞于物而物自归之孔子曰义然后取
人不厌其取昔周太王之太子曰太伯大王

有疾太伯义让其位乃为父采药而不返后
季历立封太伯于吴夫有义必能让能让必
能和王者履义让必能和协万邦赏善罚恶
立功立事以义除不义昔者桀惑于妹喜亡
义而丧德纣好妲己失义而害忠贤 周幽王
宠褒姒乖义而失诸侯晋献公悦骊姬而终
失义于世子郑庄姜宠过致叔段不悌庞涓
疾贤死为不义之友罗敷沈河鲁胡 …… (第 002b 页)
   履信
素履子曰信之为大人所重焉天失信三光
不明地失信四时不成人失信五德不行故
孔宣父云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
哉谓人无信不可行也子贡问政子曰足食
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
三者何先曰去兵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
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治
邦不可失信昔 周幽王
西患犬戎北患猃狁 (第 004a 页)
王与诸侯立信约举烽击鼓则诸侯救至褒
姒戏而举之诸侯皆至无寇乃是妃后戏耳
后犬戎逼王城举烽火击鼓召诸侯诸侯皆
言妃后戏耳遂不至 幽王
乃为犬戎所杀此
戏而失信之故也故齐桓不遗曹翙之盟晋
文舍原以示信俱为霸主诸侯皆从之所以
不乖竹马之期 (第 004b 页)
法观其虚实为柱下史姓李名耳字伯阳知 幽王
不可复师欲去之此衰乱之俗不可久 (第 015a 页)
周幽王
将亡其国乃假服乘青牛薄板车去
之于是 (第 015a 页)
幽王
果为大戎所杀遂西诣罽宾王
至函谷关关令尹喜好道术内学仰知天文
下知地理预知道当西行夙夜观象是时太
(第 015a 页)
 为大祸也
越栖会稽以为祸也而有五湖之霸

 越王在五湖起兵伐吴军大败也
戎王强盛以为福也而有樽下之执
 戎王倚其强盛灭 幽王
后被 (第 013b 页)
幽王
孙于酒
 樽下执而杀之
陈骈出奔以为祸也终有厚遇之福
 陈公子奔于齐齐侯见来加以厚礼待之
 又聘与女 (第 013b 页)
      辰亥(二千二/百八)周宣王(二十一)
     星戊(一百八/十五)辰子(二千二/百九) 周幽王(五)
          辰丑(二千二/百十)周平王(二十四) (第 003b 页)
  经辰之亥二千二百八
甲午二十一
乙未二十二
丙申二十三

丁酉二十四
戊戌二十五
己亥二十六
庚子二十七
辛丑二十八
壬寅二十九
癸卯三十
甲辰三十一
乙巳三十二
丙午三十三

丁未三十四
戊申三十五
己酉三十六
庚戌三十七
辛亥三十八
壬子三十九
癸丑四十
甲寅四十一
乙卯四十二
丙辰四十三

丁巳四十四
戊午四十五
己未四十六
庚申 周幽王
辛酉二
壬戌三
癸亥四


皇极经世卷第三之下 (第 038b 页)
 甲午周宣王二十一年

乙未宣王封弟友于郑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伐鲁立孝公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伐姜戎师败于千亩遂失南国
癸丑料民于太原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周宣王崩太子宫涅践位是谓 幽王
 庚申
 辛酉
 壬戌始嬖褒姒
 癸亥 (第 040a 页)
   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虢石父为𡖖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申侯以犬戎伐周败 幽王
于骊山杀
   之晋秦率郑卫之君逐犬戎立太子
   宜臼是谓平王东徙居洛邑是谓东
   周
 辛未周 (第 001b 页)
 然亦岂非牛金之祥乎元虽膺命导实启
 之其兆已先见矣岂非顺德之所感哉
旧唐书宋王成器申王成义玄宗兄也岐王
范薛王业弟也 幽王
守礼从兄也上素友爱
近古无比圣历初出閤列第于东都积善坊
五人分院同居大足元年从幸西京赐宅于 …… (第 013b 页)
 录曰此 幽王
与弑之渐也夫履霜坚冰由
 非一日穆之于康一再世耳文武之泽方
 隆太平之基不坠蕞尔大戎何足畏哉而
 不 …… (第 092b 页)
 之心而后有劳来安集之政小雅之先六
 月功之首也斯录之及鸿雁义之最也与
 民亦劳止蜩螗沸美者异矣
大夫刺 幽王
曰王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 …… (第 098b 页)
 以胜人之昏惑也岂不哀哉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
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衰日月
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
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烨烨震电
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家崒崩高岸为谷深
谷为陵衰今之人胡憯莫惩皇父卿士番维
司徒家伯为宰仲允膳夫聚子内史蹶维趣
马楀维师氏艳妻煽方处抑此皇父岂曰不
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污菜

曰予不戕礼则然矣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择
三有事亶侯多藏不整遗一老俾守我王择
有车马以居徂向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
无辜谗口嚣嚣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
憎职竞由人悠悠我里亦孔之痗四方有羡
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天命不彻
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录曰按周礼三公论道六卿分职未有所
 谓相臣也 幽王
于六卿之外更为都官以
 总六官之事非相臣而何以皇父一人而 (第 101a 页)
 变乱成法遂致日食之变且于纯阳之月
 焉盖 幽王
昏德不振加灾于小民致土木
 私兴而不息群臣朋比以相从国之危亡
 能几何哉呜呼厉王之时典刑未废 (第 101b 页)
幽王
 之世一老不遗厉王之时专利在己 (第 101b 页)
幽王
 之世封殖自人此王身致乱虽同而王室
 存亡各异欤
周室东迁大夫行役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
黍悯宗社之倾覆 (第 101b 页)